资料中心
最新资讯>>更多
联系我们
西安通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Q Q:330111066
传真:029-88188685
网址:http://www.tomsung.cn/
邮箱:330111066@qq.com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1号绿地领海大厦B座804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料中心>>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6月13—14日,珠江流域红水河、柳江、桂江等地出现强降雨过程。珠江委水文局水情处根据分析,预报西江梧州将于15日下午至晚间超警戒水位(警戒水位18.50米),并将于16日下午出现洪峰,洪峰流量约31 000立方米每秒,水位将达19.5米,为近5年来梧州最高水位。同时,为做好西江洪水的防御工作,珠江防总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6月15日13时,西江梧州段超警戒水位;16日晚23时,洪峰出现,洪峰流量30 800立方米每秒,水位达到19.3米!超前、准确的水情信息,为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抢险救灾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将洪水灾害损失减到了最低程度。
洪水来袭,及时精准的测报,是科学调度的基础。近年来,我国水文测报预报在行业管理、信息服务、科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面对雨情、水情、汛情,水利水文部门及时作出科学预测,提供决策依据,为各级政府有效应对洪水、防灾减灾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上下重视 提升能力
水情测报预报工作,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防灾减灾非工程措施。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水情测报预报设施建设工作,水情预测预报能力显著增强。一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水文测报站点增至9.7万个,信息量高达4.35亿条,为2012年的3倍;水文预报作业断面增至1 700个,共发布重要水文预报4 880次、水情预警322次。
水情预测预报能力的提升,为夺取防汛抗旱防台风胜利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充分利用这些水文基础设施,将先进技术手段与水文工作者的丰富测报经验结合,进行科学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依据,成为水文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情预测预报工作,对这项工作做出科学部署和有序安排。
就今年南方强降雨防范工作,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在4月7日的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201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汪洋强调,要搞好监测预报预警和调度管理,完善预报方案,改进监测方法,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这些,都为防汛抗旱正确决策、合理部署、科学调度提供了重要指导。
国家防总、水利部狠抓落实,及早部署。5月26日,在传达贯彻国务院防汛救灾专题会议精神和汪洋副总理重要讲话时,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指出,要着力强化预警预报,切实加强监测力量,加密监测频次,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提前完善预报方案,提高短期预报的针对性和准确率,为防御工作争取主动奠定基础。
6月1日,水利部水文局召开2015年防汛动员会议,要求各部门按照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要求,将防汛作为汛期首要工作,全力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各项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尤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水文情报预报,加密监测频次,加强值班值守,加强与流域、省水文机构和中国气象局的联合会商和分析研判,不断延长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等。
6月2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带队,和中国气象局在北京联合召开近期雨情水情及未来趋势会商会,共同推进气象水文深度沟通与合作,并在会上提出建立机制,开展主汛期逐月会商,紧密协作,做好预报预警服务。
6月17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主持召开国家防总、水利部、中国气象局联合会商时指出,气象、水文信息是防汛抗旱工作科学化的重要基础,是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的重要依据,要进一步强化预测预报,密切监视雨水情和汛情变化,加强短期精细预报,提高防洪重点区域、重要城市和重大天气过程的降雨预报精细化水平,及时准确提供防汛防台风关键时期数值化降水预报产品。加强气象、水文干旱监测预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洪涝和干旱,不断提高水旱灾情监测预报预警的针对性和可靠性。
而早在今年入汛前,水利部水文局就在重庆举办了全国首次水文应急测报演练,检验各级水文部门应急测报响应机制、预案准备、设备设施、技术分析等综合业务能力。这次演习提高了行业应急测报整体能力和水平,为应急处置突发水事件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正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多年来对水文测报预报工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国家防总、水利部的科学部署、精心组织,我国水文现代化水平才得以稳步提高,水情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与科学水平一次次再上新台阶,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服务防汛防旱减灾、服务水资源管理、服务饮水安全、服务水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成效显著。”水利部水文情报预报中心主任刘志雨说。
科学测报 强力支撑
自动化报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在水雨情信息自动采集的基础上,建立报文自动合成、信息自动传输、信息自动接收的水情服务和管理运行体系,其实现过程涉及多个技术领域。自动化报汛系统使用后,信息量大大增加,而且由于报汛环节不需人工干预,在仪器设备完好的情况下差错率可以降低为零,报汛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与此同时,报汛时效加快也是一大优势。自动化报汛节省了人工观测、报文拟定、报文校核等大量中间环节,报汛时效性显著增强。“这个系统还降低了劳动强度。在人工报汛时期,高洪时的逐时报汛使基层测站水文职工的劳动强度大大增加,更有甚者,有些站的职工根本就没法休息,只能守在水尺边。实施自动报汛后,基层测站职工再也不用深夜守在水尺边,取而代之的是水情中心人员通过仪器设备在室内方便地获知水雨情信息。”刘志雨说。
自动报汛和畅通无阻的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极大地提高了水雨情信息报送的时效性。
随着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现在各省(区、市)自动测报系统不断增多,时效性迅速提高,普遍实现10分钟到达流域水情中心、15分钟到达国家防总的目标,形成了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态势。
降水预报是水文预报中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国内外气象领域的难点之一,如何实现降水预报的定量化和更适用于洪水预报,一直是水文预报人员着力研究的问题。
在长江委水文局,水情预报人员根据长江流域降雨汇流特点,将长江流域分成多个子流域,提供各个子流域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面平均雨量预报,直接作为水情预报输入,实现水文气象紧密结合,大大延长了洪水的预见期。在降水预报中,预报员应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自动气象站等多种现代化手段所观测的资料,并参考中国气象局T213模型产品、欧洲中心数值产品等多种模式数据产品,凭借扎实的基础理论、丰富的预报经验,认真分析,致力于为洪水预报提供准确定量的降雨预报。同时,注重了解流域河流水情特性,注重水文和气象专业的融合,注重满足洪水预报的应用需要,为防汛掌握了主动。“目前,我们着力加强了中长期的预报服务,可以对未来1个月的降水情况进行较为精准的预报;同时,我们还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中国气象局等发布的数字预报,进行综合分析,结合自己的预测后,提供季度水情预报。”水利部水文首席预报员、水文局水情二处处长孙春鹏说。
水情现代化系统建设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水情预报水平的高低。近年来,我国水情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水情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建成了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服务一体化的信息服务系统。“我们现在的预报测报工作,不仅依托无线通信、卫星、光纤等建立了全国水情信息平台,而且大大增强了水情信息传输现代化的能力,建立了报汛统计质量管理系统,信息报送质量和时效性大幅度提高。”孙春鹏说。
水情信息时效性和准确率大幅度提高,水情预报及时准确,为防汛抗旱防台等工作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台风预报在国际上都是公认的难题。地形因素、海陆差异、潮水、西风带,包括台风自身结构的变化等等诸多因素都会对风雨的强弱变化产生影响,台风风雨预报困难重重。近年来,水文系统加强台风预报能力建设,采用现代化监测设备,密切监视台风动向,对台风的移动路径、强度变化、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降雨分布以及海浪、风暴潮增水、江河来水等情况作出滚动分析和实时预报,为准确预报、提前预警提供了保障。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我国干旱问题日趋突出。对此,水文系统近年全力建立旱情服务体系,加强旱情监测监视,推进旱情分析预测工作,全力服务抗旱。2014年7月,河南省遭遇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部分地区农作物受旱严重,供水告急。面对严峻旱情,河南省水文局安排加密墒情测次,全力做好河道、水库、闸坝地表水水量监测,增加地下水、生态流量、重要取水口监测频次,密切关注旱情变化,开展雨情水情旱情分析,及时发布旱情信息及预报,指导地方科学调水、蓄水和用水,为全省抗旱水资源配置、用水调度、抗旱决策提供科学的水文基础支撑。
防洪保安、抗旱服务、山洪预警、突发水事件处置,永远离不开天气、水文测报;科学、准确的气象水文测报预报,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这是大自然的逻辑呈现,更是水利人兴利除害智慧的彰显。
评论(0)